阅读历史 |

第120章 出现转机(1 / 1)

加入书签

不止乐意, 如果可以的话,她婆婆估计愿意连夜去收拾屋子。

乔茗茗最近几个月也在暗暗写信回去找她妈打听,她妈如今是越来越怀疑, 还特意在信里拐弯抹角的偷偷问,乔茗茗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猜出来她的意思。其实她妈已经猜得很接近答案了, 上封信的时候已经猜到了银元。

厨房里的粽子香幽幽传来, 乔茗茗跑进去看看,又跑出来:“没熟啊。”

宁渝终于把彰彰的一边袖子摘干净,把这小孩儿转个身说:“哪里有那么容易熟, 得下午两点才能吃到。”

彰彰撅着嘴巴:“想吃!”

宁渝瞬间黑脸:“你今天别想吃了,刚刚教训的是哥哥, 等会儿教训的就是你。”

彰彰还是头一回见爸爸对她发这么大的火呢,赶紧缩缩头不说话了。小孩虽小但不傻,能感觉出来爸爸是真的很生气。

乔茗茗憋笑:“这是去哪里滚的这么一身鬼针草?”

“河边,抓鸭鸭摔倒。”彰彰觉得妈妈态度好, 赶紧笑着说话。

乔茗茗瞪眼:“河边?”

宁渝用力拍拍彰彰屁股:“不是去河边我也不能这么生气。下次再敢去的话, 别说粽子,蛋糕也没得吃了,牛奶更没得喝了。”

彰彰赶紧摇头, 乖乖巧巧地站好:“不去,真的不去啦, 哥哥叫, 也不去。”

乔茗茗紧紧抿着嘴,起身回厨房。回厨房后就笑出声来。简直是人精, 这“改弦易辙”的本事能把人笑死。

午后, 粽子就已熟透。

棕香飘十里, 那清新的棕叶香终于把在外头到处找景画画的乔小弟给勾了回来。

他进步大, 短短几个月就敢上手画故事,在乔茗茗看来就是上手画漫画。虽然和她上辈子看的漫画没法比,但是真别说,这风格绝对是独此一家。

乔茗茗见他难得对一件事能坚持这么久,所以从来都是鼓励鼓励再鼓励,哪里知道鼓励完后他就找着空闲就往各处钻呢。

乔小弟一路飞奔而来,进门没吃粽子,直接扔出个重磅消息:“孟素馨要回城了。”

乔茗茗“啊啊啊”地从厨房里跑出来,手上还拿着锅铲,震惊问:“你说谁?”

“就是放牛放羊的孟素馨,还能有谁,谁也没想到她竟然能回城。不过也对,她原先就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家里能量怕是不小。”乔小弟在那儿兀自分析,随后又疑惑,“卓寻雁不还是供销社主任的千金吗,怎么就没动静呢?”

在知青院住久了,相处一段时间,对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大致都能猜出来。

家里条件不好的,基本上不会收到什么包裹,时不时还得寄东西回去。

家里条件一般的,家里会寄点东西来,但是不会太多。从前村里没有这么富裕的时候他们没有寄钱回去,如今村里条件好了,倒是会寄些钱。

而家里条件好的,跟家里通信也会多点,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都有包裹送达。其中孟素馨和卓寻雁的包裹是最多的,当她们箱子里的东西吃完后,包裹总会及时到达补充。

乔小弟还没想明白,乔茗茗就拉着他问:“小孟啥时候说要走呢?”

“这我哪里晓得。”乔小弟说,“我就是刚刚听项琪说的,说孟素馨家里来信,说让她准备准备,让她记得收车票等等的话。”

乔茗茗无语,往他背上一拍,瞪他说:“要你何用!”

乔小弟“嘶”一下躲开:“那我总不能去拉着人家问吧。再说了,人家家里有关系,回城也正常嘛!”

其实前几年就有人回城了,他插队那年家属院里就有位知青回城,因为家里有人要从厂里退休,所以回来顶岗。

所以说知青并非得一直待在乡下,只要有岗位愿意接收就都能回城。

今年从首都回来前妈就说了,说会尽量在城里帮他找岗位的。

他也不是特别愿意,当时城里还闹哄哄,哪里有在乡下自在轻松呢。

在乡下有姐姐姐夫,平常干活是累,但是休息时间也挺多,只要你有钱有粮,对盖房子这类费钱的事儿没什么追求,甚至可以一整年不上工。

城里……毫不夸张的说,他妈能找到的岗位估计都是锅炉房铲煤工之类的岗位,还不如不回去呢。

乔茗茗叹气,围裙解下来往他身上一扔:“果然,没什么大事是能靠你的。把锅里的粽子捞出来,我出去一趟。”

宁渝这会儿又在收拾他的小菜地呢,搞了许多草木灰去,说是施钾肥。

乔小弟挠挠头:“这算啥大事儿?”

乔茗茗白眼一翻:“不想跟你解释,快点去捞吧。”说着就出门了。

她往知青院走,结果走到半路,就见孟素馨在前方朝着她艰难走来,手上还拎着一个大袋子。

估计是袋子有点重,见到她后把袋子往地上一放,然后朝着她笑笑直招手:“小乔姐,我有东西给你。”

乔茗茗半跑过去:“我正想找你呢,啥啊?什么东西要给我?”

孟素馨笑笑道:“我要回去了,这些……”她压低声音,“这是是我放羊时偷偷种的,西红柿和黄瓜那些,知青院里这些只能做菜,不能当果子吃嘛。我现在回去了,这些也带不走,干脆分分得了。”

乔茗茗:“我就是想问这个的,你啥时候回去啊?”

孟素馨:“后天,后天就得走了。”

她又叹气:“我还有点舍不得,不过能回家总是开心的啦。说来还得感谢你,当时小乔姐你让我多看看书的,没想到我畜牧站没去成,我妈反倒因为这事儿,觉得我上进,对兽医有兴趣,干脆让我回家跟着我妈的一个朋友学。”

乔茗茗怎么都想不到其中还有她的功劳,笑道:“那你就回去好好学吧,你妈肯定也是为了你好。”

孟素馨眨眨眼,看左看右,忽然说:“小乔姐,你也别灰心,说不准曙光就在前方呢。”

乔茗茗心说,有些人就是不同,家里有渠道让她晓得一些旁人不晓得的事儿。知青院里其他人还在希望和绝望间反复横跳呢,她家里就能结合当前的情况,帮她迅速定下下一步的路线。

回城,学习,高考。社会情况逐渐明朗,高考肯定是会恢复的,与其到了那时回来,还不如现在把人接回去。

孟素馨走的很突然,到了后天一大早就随着拖拉机走了。当时天还黑着,许多人都没醒来,志斌叔亲自开车送她去,等志斌叔都回来了,乔茗茗才晓得这事儿。

乔小弟悄悄道:“现在我们那里哭声一片,女生哭出了声,男生也在偷偷抹眼泪。”

乔茗茗惊讶:“你也哭了?”

乔小弟恨不得把眼睛睁到最大,以图力证清白:“你看你看,我眼珠子红吗,我怎么可能哭呢!”

他说得斩钉截铁:“就是项琪哥哭我都不会哭的好吧。”

乔茗茗:“……你就不想家?”

乔小弟摇摇头:“想肯定是会想的,但是你在嘛,我就没那么想了。”

乔茗茗无话可说。

他这插队插的可真是太舒服了,温饱解决后插队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繁重的下地任务与远离亲人后心里的空虚难受。

然而乔小弟人高马大的,繁重的农活他依旧能忍受,因为远离亲人而带来的空虚也不存在。

乔小弟叹气:“唉,如今我们那里,是人心浮动了。”

六月天很快过去,家里的肉粽和豆沙粽都快要吃完之时,小暑天终于到来。

今年上阳村的气候有点极端,冬日冷得异常,夏天又热得使人心烦意乱睡不着觉。

乔茗茗就是如此,中午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自己跟铁盘上的烤肉没什么区别。

外面的蝉鸣声倒是没多少了,因为五月份时他们捉了好几波,当时愣是把这片地方的知了给捉了个精光。

宁渝去果园,衡衡在上课,只有彰彰在家里陪着她。

这小孩儿也怕热,给她穿上宽松透风的衣服裤子,又抱她去竹床,这会儿在竹床中趴出个“大”字来,睡的还算香。

乔茗茗一番帮她折腾下来,自己睡意没了,反倒惹了一身热意。

她干脆起身,坐在床边叹气。

不能这样,还是不能这样……

因为晓得曙光将在几个月后出现的事儿,乔茗茗一直以来都心不在焉的生活,时不时就惦记着这事儿。

要是再这样,这几个月还过不过了?乔茗茗直挠头,穿上鞋子,站在房间门口叉着腰看看门外,长长呼出口气来。

得找个事儿转移一下注意力才行。

说干就干,乔茗茗刚拿起锄头准备在菜园边上再开出一片地来时,就见志斌叔朝着旧牛棚匆匆走来。

走近了叫:“小乔,小乔!”

乔茗茗挥挥手:“哎,叔儿我在这儿呢,咋啦?”

志斌叔急道:“姜书记来了,旁边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说要看看我们的油茶林。”

乔茗茗先是一愣,来就来呗,姜书记都来村里三回了。

第一回是出现偷羊事件的时候,第二回是去年冬天山柚油榨油的时候。第三回是开春,当时村里决定要种千斤顶和粉防己了,这两味药材一种,年底光是卖药材都能卖几千元。

如今突然来访,正常得很嘛!

可她一琢磨,又觉得事儿不对。

姜书记前前后后来三回,带来的人都比较固定,这次竟然是陌生人?

她把锄头往旁边辣椒地里一扔:“叔你先等等,彰彰还在家。”

说着飞快跑回家,然后抱起正在熟睡的彰彰。

就在这时,小弟突然汗流浃背地进来:“我就晓得彰彰这时候在睡觉。姐你去吧,彰彰我来看着就好。我瞧着姜书记旁边的人派头挺大的,不像是秘书干事那种。”

乔茗茗心里有点猜测,也不多说了,站在镜子前把头发稍微捋捋,捋整齐后就骑着自行车一路赶去。

志斌叔在后头猛追:“在、他们在礼堂门口……”

“知道知道!”

乔茗茗蹬几下自行车,快得跟骑风火轮似的,片刻后没了身影。

礼堂门口有些热闹,除去姜书记外,旁边还有周主任和几位穿着白衬衫的,而和姜书记并肩站着的两人恐怕就是这次的重点人物。

乔茗茗一路骑行,到达后刹车然后停好车笑笑打招呼:“姜书记。”

姜书记点点头,解释:“这位是刘主任,这位是李主任。”

乔茗茗立刻挨个打招呼。

姜书记很是和气,说:“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想去看看你们的油茶林。”

乔茗茗忙说:“去吧,我跟你们一起去,我们油茶林前几天刚好除完草呢。”

说着,一行人就上山。

找个机会,姜书记旁边的刘新偷偷拉住乔茗茗对她道:“市里来的。”

声若蚊蝇,她差点没听到。

乔茗茗猛眨眼,按耐住好奇,小声问:“是因为广交会的事儿吗?”

刘新点点头:“那里来的。”

他嘴型是个“商”字。

乔茗茗懂了,前期调研嘛。他们村去年的时候就往县里提交了申请,姜书记也说申请都已经往上面去了。

结果一点动静都没有,乔茗茗都想走使用钞能力,来个合作展览的路线了,哪知道峰回路转,转机会在这时候才来临。

不过啥时候来如今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两位主任的标准是什么。

只见他们边走边看,时而点点头,时而停下脚步问问话。

半小时后,一行人来到油茶林。

油茶林的路口插着牌子,上面写着“一号林”三个字。

李主任好奇:“一号林是最初的那片林吗?”

乔茗茗点点头:“不过也有补种的,补种的大约占据了一半,都是今年挂果。”

李主任又问:“二号林在哪儿,你们千斤拔和粉防己是种在哪个林中。”

乔茗茗:“二号林在隔壁山头呢,走过去大约要二十多分钟。二号林是去年和前年种的,面积有这边的两倍大。三号林就在对面了……”

她说着往自己身后指了指,“今年春天刚种植的,还是小苗,才完成嫁接。”

只见两位主任颔首,然后进入林中。

油茶林里没有多少高大的树,只有低矮的油茶树,没办法遮阳。

乔茗茗出来的急,简直是顶着被晒黑的风险,站在灼热的太阳之下,给两位主任介绍着油茶林里的一切。

“这粉防己千斤拔和油茶林是相辅相成的,有它们在这里的地就没那么干了。”乔茗茗捏起土说道,“按照目前估计,如果没多大意外的话能亩产400公斤。不过我们准备留些种植三年留种。粉防己倒是要更久些,品质好的也要三年。”

所以说大幅度收货的时候还得再过几年,今年能来个几千就不错了。

当时嘛,对村民们说时说的是种植一年就收,但当得知三年甚至五年的中药材价格能翻好几倍后,他们竟然宁愿等个三年五年再收,可见大家还是很有远见的。

两位主任再次点头。看看千斤拔,看看粉防己,最后再仔细看看油茶林。

问了种植过程,又问怎么施肥的,等太阳有落山的迹象时,重点来了,李主任问:“今年有几亩,明年能比今年多出几亩来?”

乔茗茗略微思考片刻,谨慎道:“今年增添120亩油茶林挂果,明年会新增500亩,因为隔壁几个村子的三百多亩油茶林也会挂果了,加上我们自己村的,500亩地有。”

李主任面上不显,心中还是挺震惊的。哪里能想到短短这么几年,油茶树林就扩张得这么快呢?也就是说明年几个村子合起来,上千亩地是有了,产量是能够跟得上的。

他笑着说两声:“好。”

说完下山,然后两人离开。

乔茗茗:“……”

所以“好”是什么意思?

高低透露点内幕来吧,给她个“好”字让她自己琢磨吗?

章节报错(免登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