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苦闷大学(1 / 1)

加入书签

她算是怕了赵琼花女士了, 乔茗茗半点不敢在老娘面前拿乔,说了好几遍才不会不去后老娘才冷眼放过这当了妈都不消停的闺女。

可从闺女家出来,她脸上表情一变, 变成一朵灿烂的菊花,来到秦婶儿门口大声笑说:“他婶儿, 我来找你家要两根葱, 省得我回家的时候还要在路上买。”

秦婶儿心说:哪里是来要葱的啊,谁家会没种那两根葱啊。

想想刚刚听到隔壁的动静,她心头一凛, 忙问:“是不是小乔出成绩啦?”

赵琼花乐得嘴角恨不得翘到眼角的位置:“嗐, 出了出了,一般般, 也就首都师范。”

秦婶儿正拔葱呢, 一听“哎呦”一声直起身来笑了:“那真是大大的喜事啊, 这可是考上好的师范啦!这学校好啊, 我听说去年好几百万人呢, 小乔考出来,还考到这学校,这可真真是厉害了!”

赵琼花终于憋不住开怀笑出声:“这孩子, 就是后劲还算足。平日瞧着不靠谱, 关键时候还算没掉链子。”

秦婶儿想说, 这哪里是没掉链子啊, 谁能想到小乔能考上这么个地方呢。

果然!当初宁渝就是别人还在读高中,他就考上大学的别人家的孩子。人家娶的媳妇自然也不是简单人物,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说小乔考大学好像也挺正常的。

赵琼花没在这里待多久, 骑着自行车匆匆往家中赶。

回家后, 把事儿一说,全家沸腾。

就连一直把“低调”挂在嘴边的乔达都忍不住出门溜达,那好心情肉眼可见。

邻居问:“这是去哪儿啊?”

乔达答:“准备去买猪脚,我家小妹爱吃,买了炖黄豆给她补补。”

邻居说:“哦哦。”

乔达不得劲,继续:“我家小妹这段日子脑袋用得有点多,得补回来。”

邻居:“那你去吧,门市有。”

乔达再接再厉:“我家小妹啊,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唉!你说说,说是什么首都师范,离咱们这里也有点远。对了,还是学物理的,我心里一想,学物理啊,这可真真费脑,往后说不准隔三差五都得给她买猪蹄补补脑。”

邻居:“……”

他有问吗?有问吗!

哪里远了,骑自行车坐公交车都能回来!

楼里其他邻居一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儿来乔家围着问。

赵琼花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乔达就一路走一路说,恨不得把这消息传得满区都是,让所有人都晓得他家小妹成了大学生。

有人就好奇了:“你家小弟呢?”

呃……小弟啊。

赵琼花维持笑容:“小弟在乡下呢,他二姐二姐夫都说小弟成绩还行的。他这人皮了点,能考上个大专来我就阿弥陀佛了。再说了,他岁数小,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啊是不是。哪天我要是和他爸退了,就让他回来,也没啥考不考的了到时候。”

真别说,赵琼花已经想退了。

这几年家里的钱还清,老大老二工资又涨了些,加上家里小孩长大,再没有隔三差五动不动就生病的毛病,自己也能享享清福了。

她想着,明年,小弟没考上的话,要不然明年就让他回城。

然而半个月后,没被家里人抱有多大希望的乔小弟终于在心焦中收到了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这日,春日来临,万物复苏。

山脚的桃花树似乎有冒出小花苞的迹象,惹得乔小弟愈来愈急躁。

没办法,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二月,录取通知书好多人都收到了,基本上是考上大学的人都收到了。

像知青院,就收到整整十封!

是的,包括大专在内,学校天南海北的,总共有十封。这些知青们终于能够重回校园。

上阳村的成绩绝对在公社的所有大队中傲然群雄,就连县里都为之侧目。

除了知青,上阳村当地还有两个学生考出去呢,一个护理类的大专,一个是市里的农业大学。

当然了,这些都不比董锐吸引人。

因为他录取通知书还没到,县里教育部门的人就到了,说他这次考了全省第三名,妥妥能上第一志愿。

董锐第一志愿是啥?不是清北,是航空航天大学,虽然村民们都不晓得这是啥大学,但不妨碍他们高兴啊,第三名听着就让人稀罕。

考上的欢天喜地,没考上的有些气馁,最近这阵子是找各种门路回城。

没办法,这乡下要上工,从前因为乡下每年年底分的钱还算多能撑住,如今呢,钱再多也抵不住大学的诱惑。

乡下上工太耗费时间了,还不如回去后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拼搏拼搏。

没门路的也无可奈何,只能挑灯夜读,心想自己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乔小弟也做好了再战的准备。

说实话,他不爱读书,但觉得自己读了这么久,先前费这么大的劲儿去学,没考上的话他多亏啊。

就像姐姐说的沉没成本,他其实挺不甘心的。

时间一日一日过去,没收到的人都一日一日死心。

而这日,小宋来了。

小宋这阵子是村里常客,因为他负责送录取通知书。最近他还有个外号——报喜鸟。

村民们都盼他多多来,主要是这些学生和知青们看着就让人心疼啊,每天晚上没读到十二点都不放下,有位知青甚至读得咳出血来,搞得志斌叔吓一大跳,半夜爬起来开着拖拉机送他去医院。

于是小宋一来,村民就注意到了,有位赶着牛羊在田里吃紫云英的婶子就问:“是有录取通知书到吗?”

“是嘞!”小宋边骑着自行车边说。

“哪家的?”

“乔小弟的,还是从首都来的。”

“哎呦喂!为家他也考上啦,这孩子这几天眼睛都肿肿的呢,得赶紧去和他说,也不晓得小乔会有多高兴呢!”

小宋笑笑,骑着车拐个弯就骑进去往旧牛棚的小路。

如今村里的道路规划得还行,他送信时就最爱来上阳村,因为不抖人。

来到旧牛棚,乔小弟正在给自己做午饭,他杀鸡准备红烧,吃完后就决定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备考了。

“为家,小弟!”

小宋还没到门口呢就开始叫,乔小弟着急忙慌地跑出去,手上还拿着锅铲:“咋啦?”

“有你的信!”小宋直接说,笑笑,“是录取通知书,你可算熬出来了!”

“哐当——”

锅铲掉到地上,乔小弟愣了愣,连忙把手放在衣角擦擦,心脏扑通扑通跳,在这一刻仿佛要蹦出来。

他接过信,微微颤抖地打开。

他现在也不期望什么第一志愿了,更去想能不能回首都,只要能有个学校给他上就行。

可打开瞬间,他就呆了。

“啥学校?”小宋好奇。

乔小弟恍恍惚惚:“首都经济学院……经济系?”

靠,他在此刻的心理和乔茗茗是一样的,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被调剂到这个专业。

不过他比较强的就是知足常乐,晓得他属于有学校上,还是个本科就不错了。学经济也行吧,他想当导演,可顾老头儿说,导演得有身价,要不然谁给你钱让你拍?

小宋不太懂,但沾上“首都”二字他就晓得这学校还算不错。

“恭喜了!”小宋说,“你这是能回家了,啥时候回去啊,要不要和董锐一块走?”

小宋话音刚落,急忙赶来看热闹的村民们此刻正巧到来,都是听闻小宋来找乔小弟后才丢下手里的活跑来的。

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乔小弟,这个说:“可算熬出来了,你姐放心了吧。”

那个道:“我就说为家你不会考不上,你姐夫大学生呢,就是烂泥也能扶起来。”

乔烂泥:……

这话听着有些奇怪。

不过他认,他确实是姐姐姐夫扶起来的,他从前是万万没想到自己能考上大学。

这一瞬间,他心里乐开花。

春天到了,春风来了,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

乔小弟开始整理行李,然后拜托周主任帮忙打电话。

周主任最近风头特别大,因为县里觉得他不但经济搞得好,连文教上也不错。

附近这么多公社,阳里公社考上大学的人数可谓是一骑绝尘,甩了第二名好几人呢。

而且还出了个省三,虽然省三明显是县里学校读出来的,但人家户口在阳里公社,工作又在上阳村村小,人家阳里公社非把人认在自己的公社内,好像也合情合理。

如今又多一位乔小弟,周主任就特别乐意为乔小弟报喜。

打电话去,打到宁渝单位,宁渝接了电话得知这消息后就迫不及待赶回家了。

乔茗茗一骨碌从床上下来:“小弟厉害啊,也是第一志愿吧,他这运气简直了,我还以为首都的学校他上不了呢,没曾想倒是被他够上了。那他啥时候回来,有没说?”

乔小弟这次绝对是人品大爆发,乔茗茗晓得他的水平,当时总觉得他会走师范医科和农业这种缺人所以略微宽松的院校,更是预计小弟发挥得好才能上得了绵山市里的农业大学。

这个经济学院纯粹是放着冲的,他不选个首都的院校不甘心,他总想回首都。

乔茗茗高兴地跳了几下,忙说:“你回去上班吧,我去和爸妈说声。”

宁渝点点头,他也得马上回去,最近有点忙,忙完又得回上阳村了。

乔茗茗骑着自行车到了乔家,说完这事儿后乔家安静了好几秒。

鸦雀无声的那种。

随后就是大爆炸,因为他们压根不敢相信乔小弟也能考的上,心里都觉得他是凑人头。

“我的老天爷,我要、我要去拜拜,今年也不晓得撞到什么运了,开年就来这么两件喜事儿啊。”赵琼花怔怔,嘴里念念叨叨。

邻居们又来,晓得乔家小儿子也考上,彻底没话说。

背后都道:乔家这是彻底翻身了。

是的,搬到大房子不叫翻身,家里一儿一女参加高考考上了才叫翻身。

肉眼可见往后乔家的路是往上的,这时候的大学生新鲜的很,谁家要是能考个出来,放三天的鞭炮都不稀奇。

乔小弟和董锐很快回到首都。

这次来,他就算重新安定在首都。

董锐提前来,住的是乔茗茗和宁渝家。董三叔电话里拜托过的,他就这一个儿子,要不是榨油厂正处于关键时候,他丈母娘又忽然断了腿,媳妇得去照顾,两夫妻说什么也得跟儿子来。

在两夫妻看来董锐还小,让他一个人去和一个人住属实不放心。

乔茗茗和宁渝乐意地应承下来,董锐挺让人省心的,都是朋友,又不会住多久,哪有啥不乐意的。

时间飞速,宁渝晓得他家茗茗考上大学了得和他分开特别长一段时间,有了心理准备,而且给自己做了好久的心理工作,等到分别的那日稍稍还能接受。

可乔茗茗不行啊。

她都几年没和宁渝分开这么久了,哦,压根就没分开这么久过!

即使宁渝下乡,也没分开这么久。

乔茗茗流泪了,哭得哗啦哗啦的,抓着宁渝的手问:“你啥时候回来呀?”

宁渝哭笑不得,可渐渐的,心里也酸胀个不行呢:“我尽量早些行不行,你能住家里的时候,我或许就能回来。”

乔茗茗眼泪不止,骗鬼呢。

她都打听过了,必须要住一年,也就是说明年开学时她就能搬出来。学校离家里远,就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住也行。可宁渝呢,没有两年三年是回不来的。

宁渝心揪得跟什么似的,擦擦她脸上的眼泪安抚说:“我会经常回来的,一没事儿了我就回来。”

乔茗茗抽噎:“车票贵啊。”

“不贵!”宁渝斩钉截铁道。

“火车还难坐……”

“哪里难了,我想到你我就不觉得难。”宁渝手边擦她就边流,宁渝内心在这一刻真的动摇了,他不想和自家茗茗分开。

宁渝一遍一遍地安慰她,轻抚着乔茗茗的后背:“没事,我总会回来的,你乖乖在学校里上课,衡衡和彰彰交给妈。”

衡衡和彰彰自然是不能再回上阳村了,因为宁渝去果园后可没法陪着两孩子。

乔茗茗呢,也不方便带。

于是经过商量,赵琼花提前退休看顾两个小孩,加上还有孩子奶奶的帮忙,两个孩子就算安顿好了。

宁渝甚至把衡衡的学校也给找好了,就在离家不远处,学校是院里的子弟学校,当年还是他的学校。

总之,一切安排好。

乔茗茗哭得眼睛都要肿了,宁渝安慰得嗓子马上得哑。赵琼花瞧瞧房间里那对夫妻,坐在窗户底下啧啧个不停。

也是奇怪了,又不是再也不见面,哪能这么要死要活的。

宁渝平常看着挺稳重,怎么这会儿也眼泪要掉不掉的呢。

赵琼花实在不能理解自家闺女和姑爷的感情,总觉得这小两口腻歪得很呢。

再腻歪,宁渝也得走了。

宁渝为了多陪乔茗茗几天,没跟孔老师的大部队走,而是生生拖到了三月初才离开。

乔茗茗站在车站,那流泪的架势差点把过路人吓一大跳。

宁渝红着眼离开,回到上阳村后,收拾着家里的房屋,哪哪都觉得不对劲。

而乔茗茗呢?

在宁渝离开的一周里都是无精打采的,仿佛没啥东西能让她提起兴趣。

赵琼花想了好多办法都没用,后来乔茗茗觉得真不能这么下去了,自个儿出门走两趟后精力才慢慢恢复。

没得这么要死要活的,乔茗茗兴冲冲去百货商店大出一笔血,整个人也活了过来!

赵琼花肉疼,买了这么一大堆东西她总觉得自己心头血在哗哗流。

乔茗茗理直气壮:“没办法,这不是要租房子嘛!”

赵琼花捂着胸口:“明年买不行?”

乔茗茗:“不行,我不花钱难受!”

什么乱七八糟的癖好,赵琼花实在没话讲,总之等乔茗茗下旬开学后,赵琼花就住到四合院里来了。

乔达眼馋,暗暗嘀咕:“我今年也能退休,到时候我也来。”

赵琼花:“你来个屁,这怎么说也是女婿家,我来就算了你还来。”

她对这些是很划得清的,坚决不给自家闺女落人口舌的机会。

乔达:“我早晨来,傍晚走!”

谁说要住这里了?

其实带衡衡和彰彰真不累,衡衡每天要去上学,彰彰每天吃完饭就去巷子里和小孩玩。

隔三差五的,李桂芝又会带彰彰去逛街,周末的时候乔茗茗回来,再陪陪两孩子,赵琼花总觉得自己没出多少力。

乔茗茗开学了,毫不意外,她学得头昏脑胀简直想死。

她属于踩线进学校,学校里人才济济,班级中无论哪个拎出来分数都比她高。

于是乔茗茗悲催地在头个月的摸底测试中考了倒数第一,正当她还躺在宿舍床上吐槽为啥要测试时,就听说隔壁化学系有个学生被劝退了,为啥呢?

因为考低分,低到离谱的那种。

舍友柳之桃着急忙慌推门进来:“你们猜我刚刚听到什么,听到办公室老师说化学系那位大概率是冒名顶替来上学的,现在要调查!”

乔茗茗猛地坐起身,震惊:“我去厉害啊,我就说老师怎么拉她去重新考试!”

舍友们也都惊呆了,如今才恢复高考,没几个人听说过冒名顶替的。

乔茗茗忽然瞪眼,捂脸躺下,心里琢磨:完啦完啦,我也考得烂,难不成我也上了疑似冒名顶替的名单?

说不准,自己还要被提溜去做题目!

可左等右等,等到被冒名顶替的姑娘回到校园时,乔茗茗还没被老师找上门。

柳之桃哈哈笑:“你和那人不一样,你能看出来是真的会,毕竟物理,不会就是不会,选择题还能蒙蒙,应用题就难了,太好辨别了。”

乔茗茗实在忍不住问班长柳之桃时,柳之桃是这么答的。

乔茗茗这才松口气,忧心忡忡说:“我得用功了,下次总不能再考倒一。”

班级倒一,系里倒三,太丢人啦。

乔茗茗都不好意思回家和衡衡彰彰说,衡衡还天天炫耀自己考了全班第一呢。

她叹气,然后发奋图强。

不过努力真的太难了,而且乔茗茗的努力属于间歇性努力,不过断断续续在图书馆里泡了两三个月后,再次考试她的班级成绩提升到倒8,系里提到倒24,虽说都是倒,但总归是有所进步。

乔茗茗苦哈哈地学着,信一封接着一封地往宁渝那里寄。

“我不想上学了,我去打听了转专业的条件,结果老师说我不符合……”

“我觉得也还能撑撑,因为我这次考了第八,嗯倒数的,老师说我有进步……”

“物理真不是人学的,我太烦恼。我未来没想当老师,你说我是不是在做无用功,我不想学了,明天就去找老师问问,实在不行可以去外语系……”

“……倒数第十了,嘿嘿嘿,我觉得我还能再苟苟。外语系据说也很难,每天要站在操场上练习口语,五点就得起呢,算了算了。”

于是,就在乔茗茗仰卧起坐中,第一个学期过去。

宁渝收到一封一封的信,也发出一封一封的信。

他独居在家里,谢善文和孔老师都劝他去和他们住,这样方便点,但宁渝拒绝了。

家里是他和茗茗生活过的地方,到处都有茗茗生活过的痕迹,他不想离开。

六月份,宁渝依然忙碌。

而乔茗茗一放假,就收拾行李,忙不迭地从首都跑来了,衡衡和彰彰也带来了。

宁渝没时间,她有时间嘛!

半年多过去,上阳村里好似什么都没变,田野绿意葱葱,稻谷生长得不错。

山上油茶树连绵不绝,偶尔还能看到村民穿梭在油茶树林中。

乔茗茗这次放假,不仅是为了来看宁渝,更是为了准备广交会的事儿。

她为之奋斗好几年的山柚油事业就差这临门一脚,自己总不能不在吧。

绝对不能,她想站在荣耀之处,她把山柚油做到这种规模,必须让所有人都看到!

乔茗茗从火车站出来后就搭乘驴车回来,压根来不及和村民们寒暄,便往家里跑来。

家中也没变,就连围墙外乱七八糟的臭橘都还长得和去年差不多。

乔茗茗哼哧哼哧跑,随后迫不及待地冲进家中。

“宁渝,我回来啦!”

又是夏日炎炎,阳光灼热耀眼。

还是这个院子,不远处还有驴棚,以及这棵无论寒风烈日都坚定地生长在院子里的桂花树。

乔茗茗笑得灿烂,站在阳光斑驳的桂花树下笑得灿烂。

而宁渝站在门边,恍惚间,好像就时光回溯,重新见到了当年那不顾一切,宁愿被安排下乡都要随他而来的乔茗茗。

几年过去,时间也没能带走什么东西。

笑容灿烂,阳光灿烂。

无论何时,时光都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