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章 046 提学御史(1 / 1)

加入书签

第四十六章

府试的程文集装订自然不如乡试、会试的程文集精致, 但程文集上各项皆具,如考官何人,上榜士子何人都写得清清楚楚。

丹徒柳贺之名紧跟在丹阳姜士昌之后, 在一众士子中高居第二,对柳贺来说, 这就是榜上有名的光荣。

他的一篇四书文和一篇五经文都入选了此次程文集, 其后还附了唐知府的点评, 可知这程文集慢虽慢,质量还是颇高的。

不过各级科试的程文集皆是如此,毕竟程文集代表了一科士子的脸面, 若是程文有误, 不仅考生面上无光,事态再严重一些, 这便是考官工作的失误,连考官都极有可能受到斥责。

柳贺的文章是此次府试《诗》一经的程文,而《易》、《书》等四经也皆有程文列于其上,之前唐知府张贴府试前十文章时柳贺没来得及细看,正好借此机会再细细过目。

其实到了这大明朝,柳贺看过的书已有不少, 但他依然不觉满足, 毕竟现下没有手机,刷不了微博也上不了抖音, 更别提看剧和小说,想他上中学的时候,一个人能在新华书店泡整整一下午, 在这大明朝, 即便是府城中最大的书肆也没有新华书店的书多。

上辈子最无聊的时候, 他连烟盒上的标签都能一字不落地看完。

……

府试过后,柳贺在府城士子中名声已是不小,眼下府试程文出了,看过他文章的士子更多,他的名声自然更进一步。

不过所谓声名,也只是一群未过府试的士子在吹捧罢了,随着耿定向将南直隶各府县学巡视完毕,院试将至,通过府试的士子心思自然都在准备院试上了。

柳贺当然也不例外。

十月时,府城传来消息,大宗师已在提学道张榜公告,提学试将于十一月初进行,录取名额多少榜上并未细说,想来嘉靖四十二年的政策不会实打实地落实了。

这也是大明官场的一贯风格。

若是麻烦事,朝廷政令下来的那一年,执行度能达到百分之百,第二年打个八折,第三年再八折,之后便会抛却脑后。

若是对众人皆有好处的事,朝廷屡禁不止,之后便会成为定数。

即便耿定向为官清直,在取士之事上也难挡士林舆论,就如同考试扩招,扩招了皆大欢喜,可若是招生率下降二成,考生和家长绝对都会闹的。

何况在这大明朝,取士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是大明政治的核心之一,又岂是一条缩招之令能够轻易逆转的?

公告一出,就算柳贺平日读书辛苦,此时也不由更紧了紧皮。

……

而此刻的提学道衙门内,新上任的提学御史耿定向正在吃早饭,早饭与常人家无异,只多了一碟驴肉,因耿定向是湖北麻城人,更准确地说,他是黄安人,只此时还未有黄安一县,正是因他的提议,黄安才建制为县。

驴肉便是黄安特产,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称。

等耿定向吃完早饭,便有下人来报,说本地某大族来访,耿定向洗净了手,道:“院试前一概不见。”

此次巡视南直隶各府,耿定向只觉江南一带出众的士子多,然而到了凤阳、庐州及和州等地,士子文才大不如苏松之地,但苏松士子固然才华横溢,为人骄横者却也有不少,稍不如意便群聚讲学,甚至有妄议官府者。

他在这提学道衙门也是一日闲不下来,时刻有各府的豪族来访,以期为本族士子谋个秀才功名。

南直隶的提学道衙门并不在应天府,而是在常州府的江阴县,因南直隶合并了下江及安徽,需寻一处连接南北交通之地,这既方便提学巡视,也便于完成岁试与科试的考察。

耿定向很满意提学道衙门的位置,在江阴县内,他这御史官位最高,便是遇上常州知府,他巡查一省学道,知府也得先让三分,若是到了应天府,省城内有巡抚有左右布政使,且还有南京各部的官员,虽然南京的衙门都很清闲,是养老的好去处,可官员虽无实权,官阶及俸禄却都不低,得罪了任何一个都是麻烦。

相比之下,耿定向宁愿留在江阴。

耿定向喝完了茶,下人便呈上数卷文册:“大人,这是各府呈上的程文集,请大人阅览。”

耿定向扫了一眼,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府试程文皆在此处了,还有如华亭、昆山及江阴这样的科举强县,连县试程文都塞了进来,耿定向也不好拒绝,尤其华亭县乃当今首辅徐阶的老家,他能一任南直隶提学御史,都是因为徐阶的保举。

各府州为何纷纷送来府试程文,自是希望耿定向能对本府士子网开一面,毕竟院试一场事关各府士子参加乡试的资格,各府参加乡试的士子越多,今后出举人进士的几率便越大。

耿定向进士出身,但他作学问时一贯欣赏纯实的文风,并不喜这种进呈程文的行为,但眼下各级科试出程文集已成为痼疾,并非他小小一个提学御史就能改变的。

耿定向先看最上面几册,这都是来自科举强府的府试程文,士子们果然文采出众,但耿定向看久了,便会生出一股华而不实之感,只觉得这些文章文辞固然漂亮,却不知平实典雅之美。

但耿定向也记下了数名士子,如无锡施策、苏州刘瑊、武进唐鹤征等人名。

尤其武进唐鹤征之文,一看便是大家风范,与旁人为应试而写的生硬文章截然不同,耿定向找来左右一问,与他一同来江阴上任的师爷笑道:“这唐鹤征乃是荆川先生先生之子。”

“原来如此。”

荆川先生便是唐顺之,这唐鹤征是唐顺之的儿子。

之后耿定向又看其他各府的文章,只能说江南江北士子实力差距颇大,江南士子的文章中,耿定向能选出数篇合心意的,江北士子的文章却只有寥寥几篇而已。

耿定向之后便翻起了镇江府的府试程文:“这镇江府虽地处江南,文章不如苏松多矣。”

不过他看了府试第一的文章觉得不错,之后才知姜士昌乃是姜宝之子,当上府试案首倒也实至名归。

“咦?”耿定向道,“这镇江府当真奇怪,府试第一仅有一篇文章入选,第二却有两篇文章。”

他先读姜士昌文章,于镇江府试的水平已有了基本了解,此刻再读柳贺文章,却觉两篇程文理通词顺,皆为不逊于姜士昌头篇的佳作。

“那为何府试第一是姜士昌而非柳贺,莫非是姜宝的缘故?”

耿定向觉得唐知府不会犯这种基础性错误,大明的官员要脸的还是多,即便本人相当不要脸,表面功夫还是要维持一下的。

耿定向特意派人去问,才知柳贺丢了案首全因为五言八韵诗的缘故。

“此人若是生在前朝,怕是难走科考一途了。”

但柳贺的文章他着实喜欢。

耿定向是心学大家,虽年少时专习程朱理学,但在文章上,他并不是保守一派,否则也不会与李贽交游,柳贺文章内容丰富,并非那等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之文,且文章往后可谓气势磅薄,大家的轮廓已是成形了。

他又在清单上记下柳贺名字。

待十四府四州士子的文章都看完,耿定向也不由揉了揉腰:“江南之地文章风采果然非凡。”

耿定向虽这么感慨,但他是湖北人,会试考的也是南卷,湖北科考竞争力已经不弱,但依然不如江南。

自有科举始,江浙二省及福建江西等地的科考实力便不容小觑,如宋时的福建官员,王安石甚至都忍不住以“福建子”之蔑称形容福建人,只因闽人在宋一朝出了不少奸人,王安石变法毁于吕惠卿,吕惠卿是闽人,章惇是闽人,蔡确、蔡京等奸人传上有名的都是闽人。

而到了明朝,浙党也曾辉煌一时,出了多位内阁成员。

而南直隶这边,大概是自古以来,结党的倒是不多,毕竟到了后世老乡这个概念要精确到镇,要是一个村的才更亲切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能结成一派,以一省之名代表一批人人,足以证明这些地域科举实力的强劲。

……

柳贺自是不知自己的大名已经到了提学御史这里。

天气凉快之后,他读书更是勤快,每日读书、练字、写文章不休,他一日至少写上五六篇文章,两三日便能读完一本书,效率甚至比在丁氏族学时更高一些。

毕竟有纪娘子操心他的生活,他吃得好睡得好,闲暇无事时还有猫玩,每天都觉得精力相当充沛。

柳贺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院试之前。

等到了院试前几日,他将自己所作文章整理了一番,只见竹纸摞得老高,笔筒里毛笔也写秃了好几支,手上的老茧更是变硬了不少。

但柳贺并不觉得累,反而有种满足感。

对即将到来的院试,他心中也多了几分自信,无论如何,他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至于取不取,决定权在考官身上,而非由他来定。

……

院试之前,柳贺去了一趟施允家,商议该如何出行,考试该备些什么,两人虽未考过院试,但对院试的流程却已耳熟能详,出发之前丁显几位先生还特意把两人叫去族学,叮嘱两人院试中的注意事项。

柳贺与施允都不太紧张,毕竟之前已经考过县试和府试了,院试的流程与这两场不会相差太多。

章节报错(免登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